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该卖家一直不清楚超容费扣费规则,陆陆续续清理库存,直到本月月底才去移除。
此外,有卖家因为仓储超量,被扣过九万美金。被扣金额,甚至超过了其库存总金额,货物卖掉后,连利润都不够。
近日,一位亚马逊运营人员是因为误操作,收到亚马逊邮件,需要交纳6万元超量仓储费。
该运营人员因为工作疏忽,在大件货补货的时候,只看件数,没看体积,导致超量补货 。
据了解,这位运营人员是在今年7月份开始接手这个账号,当时仓库IPI指数为282分,然而经过这位运营的一番错误操作之后,IPI下降到了215分。
根据截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账号可使用的仓库容量为1842立方英尺,但是当前使用量达到2643立方英尺,超出限制将近800立方英尺。
该运营人员透露,这批货本来是在海外仓,但是公司与海外仓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再加上海外仓本身费用就很高,所以直接转到了亚马逊仓库。
更令他感到措手不及的是,他在查看之前的付款记录时发现,在今年5月份,该店铺就被亚马逊收取了一笔18000美元的超量仓储费。
“但是,当时是老板找的代运营公司在管理这个账号,老板可能对此也不是清楚。”这位运营称。
事发当天,这位失职运营向上司(不是老板)做了坦白,上司对他表示:暂时不要告诉老板,先清货,等清的差不多之后再向老板说,他也会好接受。
在销售旺季来临之时,运营人员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势必会为公司与个人带来严重损失,然而事已至此,唯有找到解决方法才能将损失缩小。
“目前要做的是各个清货方案的成本,比如将降价站外冲量和移仓之间的成本进行比较,每天多少折扣与订单量才能和移仓换标的成本相符合,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预估,这样的折扣量是否能够达到所定订单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他还建议,在日常工作中每个都会错,但一般的老板更希望商务,不是告诉他出现了这个问题,而是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9月,深圳某公司一位亚马逊运营人员在转仓过程中,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库容量超出1500立方英尺。
之后,亚马逊发来警告邮件称,平台将会在10月份按照每立方英尺10美元的标准来收取超容费用。
经过站内优惠券站外社媒群组推广方式,终于在9月最后一天将超出库容下降至400立方英尺。
“事后与老板探讨了一下,应该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清货造成订单数量爆发式增长,IPI分数增高,亚马逊才会将库容量提升。”该运营这样认为。
有的公司通过及时补救,可能还会有“意外收获”,但有的亚马逊卖家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一位亚马逊卖家表示,一批货物从海外场转过来的,入仓之前,没有算体积,结果超量了,一个月要收7000美金。
另一个卖家表示,6月份被扣了一批超量费,IPI分数降了。最好的方法是就是马上移动海外仓。这个费用是按天计算的,月底统一扣。提早一天处理,至少会少扣几百美元。
对于卖家来讲,效果最为明显的方法就是促销,比如通过站内站外同时推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超出货物进行处理。
当然,损失是在所难免,相比较高额的仓储费用来讲,很多卖家也只能如此操作。
一位卖家认为,越早创建移除订单,所产生的超量费用就越低,前段时间我们库存的移除时效大概在两周左右就能到海外仓。
而且,现在正处于旺季时期,还可以将转移到海外仓之后,再做周转到其他店铺销售,这样也不会影响listing权重,也会使卖家利益最大化。
“目前亚马逊弃置效率非常低,这是因为亚马逊认为这种操作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利益,同时还会产生高额的人工成本,我们之前7月份创建的移除订单,直到上个月月底才移出来。”一位卖家这样认为。
这位卖家还透漏,在7-10月这段时间内,亚马逊也会将仓储费计算在内该怎么扣就怎么扣,这样操作对于国内卖家风险太大。
众所周知,亚马逊卖家可以利用库存绩效的仓储监视页面可以看到仓储限制以及可用额度,以及库存状况中的商品体积。
那么,卖家将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仓储空间,从而保证自己一开始就把控好发货规模,最终避免产生超量费。
从去年8月1日开始,如果卖家的库存在当月的任何一天,超出了仓储限制额度,就需要支付仓储超量费。即使后来卖家库存水平,降回到当月分配的仓储限制额度之内,也仍然需要支付该费用。
亚马逊全球开店举了一个美国站卖家小花的虚拟案例,以说明超量费的计算逻辑:
1100-1000=100立方英尺,7月1日-7月4日小花的仓储超量值共计100立方英尺x4天=400立方英尺
7月5日,小花创建了移除订单,移除80立方英尺的库存,那么,此时库存占用空间为:
1020-1000=20立方英尺,7月5日-7月31日小花的仓储超量值共计20立方英尺×27天=540立方英尺
尤其是与长期仓储费有差异。长期仓储费,如果卖家有超过365天的库存时,必需要支付的费用,仓储超量费,是只要卖家超量仓储的情况时,必须需要支付的费用。
“目前卖家在后台看到的超量费是平台预估计算的,并且只会在月底统一收取,后续所要缴纳费用会随着库存量的变化而变化。”一位业内人士称。(跨境电商新媒体-跨境电商第一线egainnews)